接下來我們來回頭講講白色的貓咪,影響貓咪呈現白色的基因,我們通稱為白色基因,有兩個突變型的等位基因,全白基因以及白斑基因。
野生型等位基因(N),不影響色素,貓咪呈現原本的顏色。
突變型全白等位基因(D),黑色素無法生成,使原本的顏色全部被白色覆蓋,貓咪呈現一身的白毛,是非常強勢的基因,我們後面會簡稱為全白基因。
突變型白斑等位基因(S),僅部分區域黑色素無法生成,使被影響的區域被白色覆蓋,因此會讓貓咪看起來有白色的區域,我們後面會簡稱為白斑基因。
白色基因的表現順序是:D > S > N。
全白基因抑制了全身黑色素的生成,除了一身雪白的毛色之外,虹膜也會因為缺乏黑色素,使虹膜的顏色呈現藍色。
由於是白色基因的表現順序最大,因此無論是全白基因(D)的純合子或是只攜帶一份全白基因的雜合子的貓,都會顯示出白色。
D/D, D/S, D/N,這些基因型態組合都是全白的貓。
白色是一種覆蓋色(無論是全白基因或是白色基因都是),比較算是一種花色,被影響到的區域的黑色素抑制,就像原本的顏色又被塗上白色的染料,所以才出現白色。準確地來說,你看到的白貓原本可能是一隻棕色基因帶有B/B的黑貓也說不定呢!
全白基因是影響全身的黑色素,白斑基因則是影響局部區域的黑色素,若有一隻加白的貓咪出現,那麼牠的白斑基因組合可能是S/S或是S/N這兩種組合。
白斑基因會受到劑量效應的影響,通常S/N的基因組合型態,身上白色部位不超過全身總面積的50%;而S/S的基因組合型態,身上白色部位通常會超過全身總面積的50%。
白色部位發生的位置是隨機的,但通常偏向遠離背部。
也有可能有比較極端的例子發生。例如有一隻純白貓,白斑的部位發生到全身,但基因型態為S/S,而非D/-;或是白斑部位沒有覆蓋到任何部位,但實際的基因型態為S/N,而非N/N。
另外,這些黑色素抑制的部位,不僅限於毛髮,而是皮膚或是器官都會受到影響,因此當全白基因或是白斑基因影響到眼睛時,眼睛會是藍色的。如果白斑基因剛好只影響到單邊的眼睛,則會出現虹膜異色症(鴛鴦眼)。
作用於生物體時,劑量與個體出現特異性生物學效應的程度之間的相關情況。
簡單的來說,一條染色體中記載著一定的基因劑量。當兩條染色體形成一對時,偏多的基因劑量相加,該基因表現在生物個體的程度也會偏多;反之,偏少的基因劑量相加,結果的表現也會比較趨近偏少的基因劑量。
我們以量化的方式舉例一下;假設某個基因的分數總分是100分,同時又假設生物的2條染色體攜帶的量相同。那麼,單一條染色體最高分是50分。
某一個二倍體生物,在該基因表現只有30分(單一染色體15分 × 2條染色體)。當牠與另一個只有20分的生物結合後(單一染色體10分 × 2條染色體)。下一代的生物同樣是由兩條染色體結合的,那麼牠們表現可能只有25分(單一染色體15分+單一染色體10分)。
實際上可能因為兩條染色體攜帶的劑量不相同,30 分的基因加上20分的基因,並不是準確的25分,但就統計的結果來說,偏少的基因相加結果也會是偏少的。
當黑色素被抑制的部位發生在眼睛時(由全白基因以及白斑基因影響),會有很大的機率影響到貓咪耳朵內的柯蒂氏器(Organ of Corti),或稱作螺旋器(Spiral Organ)。柯蒂氏器位於眼睛的正後方,用來將耳朵收到的震動轉化為電化學訊號傳遞給大腦。
這個電化學傳遞的過程當中,需要不斷進行離子平衡。但缺乏黑色素導致無法維持離子平衡,影響訊號傳達到腦部的機制,該功能很有可能在出生後的幾天內迅速退化,導致貓咪患有先天性的失聰。
因此坊間有流傳:「每三隻白貓,就有一隻是耳聾。」
其實1997年有一項研究指出,大約有72%的純白貓咪是失聰的。且雖然攜帶全白基因D,但也會受到劑量效應的影響,導致全白基因純合子D/D失聰的機率是雜合子的4倍左右。
若是白斑部位影響到單邊的眼睛,虹膜藍色的那一側也有可能失聰。不過要判斷是否真的失聰,還是要交給獸醫專業的檢查來判斷喔。
另外,還有白化症也可能出現純白的貓咪。那麼要如何判斷是全白基因作用還是白化症作用呢?
那就是看虹膜顏色啦!白化症的貓咪虹膜一般是粉紅色或是偏灰的淡藍色。而且白化症的貓咪一般都有畏光的現象。通常白化症的貓咪也會因為無法生成黑色素導致失聰的情況。
講完了白色基因,我們來想想加白的藍英短(藍賓士)可能是那些組合呢?
棕色基因:B/-,B/B, B/b, B/b',黑色
紅色基因:X(r)Y, X(r)X(r),公的/母的
稀釋基因:d/d,稀釋色
白色基因:S/S, S/N,不同程度的加白
Master Paws Cattery 主子點頭貓舍
苗栗縣頭份市永貞路一段401號
Line:@457bjded
統一編號:92338466 | 主子點頭貓舍
合格證號:特寵業繁字第E1120025號
Copyright © 2023 Master Paws Cattery — 保留所有權利。